用户名:
密 码:
 用户注册
欢迎来到吉林省林学会
站内搜索
学会论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会论述 > 在全省学术性社团秘书长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省学术性社团秘书长座谈会上的发言
信息来源:吉林省林学会 时间:2005-04-13
全省学术性社团秘书长座谈会典型发言材料
 
在全省学术性社团秘书长座谈会上的发言
吉林省林学会秘书长  王志新
(2005年4月13日)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感到很高兴。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把大家请来专门研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术性社团组织如何生存、发展问题,十分必要。下面,就借此机会,谈一谈吉林省林学会的一些做法和我本人的一些体会,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在谋求社团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
   
我到学会工作的时间不长,但体会最深的就是学会工作要有实际意义。为此,去年以来我们主要抓了三个环节:
   
一是突出抓了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是在全行业开展了评选林业科普之星活动,对积极从事科普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林业科普工作者给予重奖。第二个是开展了创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活动。去年,有长白山、莫莫格、龙湾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准成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第三个是着力抓了先进林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活动,其中省林学会主推的果尔除草技术和高效吸水保湿技术在春季育苗、造林中应用效果很好。此外,还积极参加省科协组织的科普宣传周活动,重点开展了生态知识、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实用技术等咨询活动。第四个是积极组织了森林食品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对接活动。配合省食品协会,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三省林学会、林科院一道,共同组织召开了首届东北森林食品大会,为森林食品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对接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服务。在为期2天的时间里,共有230多人参加大会,有近70家森林食品生产企业到会参展、咨询,有60多家科研院所派员提供咨询服务,答疑解难。大会共交流论文30余篇,展出森林食品1000余种,解答疑难问题40多个。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拉近了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的距离,使林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二是重点抓了中心工作的参与。一个是为了配合省厅做好代省委、省政府起草《关于加快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工作,我们在林学会系统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召开专家咨询会议,就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组织专家剖析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建议。由于准备充分,许多专家都从各自角度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为进一步完善代省委、省政府起草的文件发挥了作用。另一个是按照省人大的要求,充分利用林学会与专家联系紧密的特点,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对林业工作的讲评活动,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次的活动,效果也非常好,得到了省人大的认可。
   
三是着力抓了社会化职能的承接工作。在全系统开展了如何做好社会化职能承接工作的专题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运作承接了两项政府职能。一个是积极运作设立了林业科学技术奖。设立行业科技奖,是我省林业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去年初,我们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应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强烈要求,通过努力争取、积极工作,并经厅党组同意,报请省有关部门批准,在我省林业系统首次设立了行业科技奖--“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这一奖项的设立,标志着我省林业从此有了自己的科技奖项,不仅为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办了一件大事、实事,而且对于调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投身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全省林业系统多出成果、不断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这一奖项已经正式启动。另一个是认真开展了对外民间林业技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学会组织民间对外交流主代表的功能,首次以省林学会名义,组成赴澳新森林经营考察团,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了为期15天的林业学术考察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填补了林学会独立组团出国考察的空白,而且对于了解西方国家林业科技发展情况,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省生态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制约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应当说,制约社团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有这样几点:
   
一是理念。我们通常认为学术性社团就是搞学问的,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它首先是社团,是社会化群众团体。这个组织面临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如何生存和发展。要生存,就要有经济基础;要活动,就要有钱。钱从哪里来,一味靠伸手要恐怕越来越行不通,那么根本的出路在于开辟一条来钱道。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意识,一种由“管理学会”、“活动学会”向“经营学会”转变的意识,说到底,就是市场的理念,经营的理念。只有有了家底,搞活动才有经费;活动搞好了,学会才有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才能真正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之家。
   
二是体制。目前的行业学会,大都挂靠在厅局,多数没有固定的编制和经费来源。在现实情况下,既然社团是我国宪法和法律都承认的社会组织,就应当明确其社会团体的真正地位,即使不固定经费,也应当核定编制,让从事社团工作的同志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是在为党和政府在工作。有了切实的社会地位,工作才有奔头,干事才有劲头,也才有长远的设计和打算,才有社团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政策。同样,既然承认社团不可缺少,也承认社团是科技精英云集的地方,就应当在政策上赋予其一定的社会职能和权限,如行业技术培训,行业技术鉴定,行业技术水平的认定与评价,行业技术标准的规范与制定等等。实际上,政府现行的好多关于技术方面的职能,几乎都是通过聘请专家来完成的,有的还是通过社团来聘请的。如果将这方面的职能交给行业学会,不仅可以减少工作环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所做的技术工作更加先进和完善。
   
三、对社团发展的设想和办法
   
学术性社团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出路、得到发展,我认为必须学会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理念解决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是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新形势,切实抓住和充分利用社会变革给社团组织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探索搞好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社会化服务职能的承接工作。这不仅是由学术性社团所具有的社团性质决定的,也是发达国家社会分工的通行做法,更是学术性社团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此,我们应当超前认识,并做好超前准备,不失时机地把政府转移出来而社团又能接受得了的社会化职能承接过来,逐步调整社会定位,不断完善自身功能,确立新的价值取向,以一个全新的社会成分和社团形象去面对社会、适应社会,求得生存、谋取发展。当前,我觉得应当着力在以下方面搞好承接:
   
一是行业技术培训。利用学术性社团的人才优势,积极主动地把行业部门的业务培训职能承接起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门类齐全、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搞好行业继续教育,进而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科技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途径普及、传递到受培训对象中去,应用于生产实践。也就是说,由行业学会承接本行业培训职能,既可以达到有效提高行业素质的目的,还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加速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是科技推广。科普的本身就带有推广的性质。目前,这项工作不仅政府在做,学术团体也在做,但发展趋势是逐渐将这一职能向社会力量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科普主力军的行业学会,应当自觉强化这方面的职能,将科技推广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逐步把技术推广的职能承接过来,包括科普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区建设等。
   
三是科技奖励。行业学会设立科技奖,不但政策上允许,自身也具备条件。这一方面表现在行业学会是本行业科技人才的聚集地,特别是汇集了全行业的高级人才,具有组建专家评审组织的资格条件;另一方面体现为行业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最能代表本行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能代表本行业科技进步事业的前进方向,最能代表本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根本利益,理应成为行业科技奖的重要组织力量;而更为关键的是行业学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其社会地位和形象不断提升,这是最为难得的政治保障。因此,由行业学会承担起本行业科技奖的职能,政府托底,社会认同,科技人员拥护。
   
四是职称评定。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职称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实行评聘分开,评的是技术资格,聘的是技术职务。这是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所在,也是目前对评聘分开的一般理解。我认为,评聘分开,除了要追求结果外,还应当重视过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开。也就是说,应当改革目前评和聘均由独家说了算的管理体制,把技术职称评的职能交给行业学会,依托其庞大的专家资源库,组建相应评审队伍,负责并承担起技术职称资格的评定工作;把技术职务聘的权力交给单位,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设置职数聘任技术职务。人事部门主要负责技术职务资格的认定审批和技术岗位职数的核定核准。这才是评聘分开的真正含义,才是科学的职称评聘工作程序。据说外省已有一些部门将职称评定职能交给了行业学会,效果也是不错的。对此,有关方面应当积极争取,为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是对外合作。以往的对外交流工作,通常以政府间的合作居多。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惯用模式。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必须打破单一渠道的对外交流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对外交流工作。行业学会作为一个行业的学术性团体,应当切实担负起对外民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主代表的重任,全面加强对外联系。具体到工作上,应当允许行业学会以自己的名义,组织学术考察,洽谈合作项目,商讨技术交流事宜,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引进和输出技术人才,努力在建设开放的产业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