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普工作是对林业学术团体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科普工作;学术团体;时代要求
早在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要求:中国科协以及其他各群众团体、学术组织都要继续发挥主动性,大力开展日常性、群众性的科普活动。2002年6月通过并实施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更是明确规定: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这就从政策和法律上确立了学术团体开展科普工作、组织科普活动的职能地位和作用。林学会,作为同级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举起科普大旗,履行和发挥行业科普主力军、主渠道的职能作用。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型社会、发展可持续经济等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各级林学会组织更要高度重视林业科普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在手上,坚持经常,努力推进林业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其一,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推进林业科普事业,是提升全民林业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十一五”开局之初,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是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行动计划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公民科学素质。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长期以来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传统定义,而且从实践上明确了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地位,这在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焦点的新世纪,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并且具备一定的利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就要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民科学素质作为一个大的范畴,自然包括林业科学素质在内。开展面向公众的林业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特别是大批没有接受过林业专业教育的劳动者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二,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推进林业科普事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从而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水平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也需要具有基本科学素质作为基础和支撑的勇于创新的亿万劳动者大军。科普,作为提升包括林业科学素质在内的全民科学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必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还必须看到,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社会;而创新文化的形成,又与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试想,一个对包括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内在规律不了解、不认识的经营者,怎么可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进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一个没有包括森林文化、生态文化等在内的自然文化构成的文化体系,又怎么可能创造出引领时代方向的新文化?即使有创新,也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短命的。通过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树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了解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质,就能够有力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其三,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推进林业科普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选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观在林业行业的树立和落实,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和谐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既是林业行业未来发展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林业科普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就现实讲,林区民众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科学开发等观念和知识还比较缺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林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和制约因素。只有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和自觉意识,并贯彻落实到林业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林业科普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实现这一要求的现实选择,也是时代赋予林业科普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其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推进林业科普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战略决策,更加印证了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一贯态度和坚定决心。林业,作为大农业的一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旗帜下,必然唤起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重大举措。现实表明,农林交融,密不可分。多数地方的农业离不开林业所构筑起的一道道绿色屏障的庇护,相当一些农村就坐落在林区,林区农民与山林相伴而生,有的已经成为了地道的林农。在这些地方,农村与林区浑然一体。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关键是提高广大林业职工和林农的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林工、新型林农。如果没有林业职工和林农整体素质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就是一句空话。目前的现状是,林业职工和林农的整体科学素质水平较为低下,加上林区科学文化设施条件相对落后,使得林业职工和林农缺乏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渠道和机会。林业科普工作是提高林业职工和林农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需要充分发挥科普在培养新型林工、新型林农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送科学技术上山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林业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可以大大加快林业职工和林农接受科技知识武装的步伐,促进其科学素质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
其五,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推进林业科普事业,是实现林业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今年是“十一五”的起步之年。国家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省从吉林的实际出发,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未来五年林业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这就是全面完成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任务,为构建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阶段目标,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实现未来林业发展目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推动。科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和生命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林业建设切实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林业科普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使命。实现森林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生态建设目标,离不开科普;完成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等产业建设任务,也离不开科普;即使是实现生态文明成为追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社会发展目标,同样离不开科普。科普工作必将成为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实现未来林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六,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推进林业科普事业,是林业职工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需求。随着小康建设步伐的加快,广大林业职工和林农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在继续对发展生态林业所需的营林、管护等技术知识保持旺盛的需求以外,对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特别是涉及向非林产业转移所需的其他产业基本职业技能,也呈现出日益迫切的需求。同时,随着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林区群众非常渴望获取更多关于生态安全、环境和谐、森林认证、绿色标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渴望依靠科技致富,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因此,对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接受教育、参与科普等活动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加上个人发展预期和所处环境不同,职工对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就给林业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再停留在一般的科普水平上,则很难适应需要,满足林业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林业科普工作不仅非常必要、大有可为,而且机遇难得、空间广阔。各级林学会组织都应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林业科普工作,都应站在这样的高度来推动林业科普事业,根据新形势,提出新思路,适应新要求,采取新措施,知难而进,乘势而上,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组织开展林业科普活动,切实发挥科普主力军、主渠道作用,兴科技普及之潮,涨科学素质之水,扬科学精神之帆,行科技创新之船,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此文刊于《吉林林业科技》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