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引领 创新服务 勇于担当
推动林学会工作走向新发展
——在全省林学会工作会议暨“科普服务林改行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吉林省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王志新
(2016年4月7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在各位的共同努力和见证下,我们顺利完成了“科普服务林改行动”5年计划实施总结表彰活动,对全省林学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林学会秘书长、先进林学会工作者和全省林学会工作特殊贡献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颁发了第八届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孙光芝常务副理事长和省科协韩宇鸿副主席分别作了重要讲话,长春、吉林、延边等3个先进单位和张伟年1个先进个人代表做了典型经验介绍,白城、通化就深入实施“科普服务生态建设行动”做了表态发言。我们下午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5年全省林学会工作,研究部署2016年主要任务,分析形势,明确努力方向和原则要求,以更有担当的心态和踏石留印的精神,狠抓各项任务措施落实,推动全省林学会工作走向新的发展。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2015年全省林学会工作的简要回顾
上个月的15号,我刚刚参加了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会上还对这次会议的主报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是报告涉及各省的情况很少,几乎失去了全国会议的味道。而回过头来细想一下,中国林学会也有他自身的局限性,就像我现在要总结全省的工作一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会以省林学会的工作为主线。但不管以什么样的视角来总结,2015年,对于全省林学会来说,都是成效显著、颇有影响的一年,活动领域拓展,服务能力提升,特色突出,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林学会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3次,1140人次参与研讨,交流论文198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67个,参与人数1000人次,科普受众人数达6万余人次;举办各类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24场次,培训林业技术骨干和技术管理人员1.5万人次;编辑出版各类林业科技书刊、论文集及其他非正式出版物16种3.8万册;承接社会化服务职能10项;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对接活动185场次。
(一)发挥主力作用,深入实施了两大科普服务行动。科普是各级林学会的主要职能之一。这些年我们一直紧抓在手、时刻不放,大力推进科普行动,使科普工作真正成为了林学会工作的一大招牌和拿手活动。年初召开全省林学会秘书长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科普服务林改、科普服务生态建设两大科普行动的主要目标、任务,落实具体对策、措施,确保两大科普行动的稳步推进。长春市采取集中培训、座谈解答、入户宣传等形式,讲解林改、育苗、造林、果树、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举办培训班3场,培训技术人员19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选派4名高工深入实际开展技术咨询,回答农民提出速生丰产、林下栽培、病虫防治、庭院经济等技术咨询150余人次;编发《林地清收造林实用技术宣传手册》2万余份,开展科技人员与种植大户结对子活动,培养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乡土专家;成立林改科技服务队,深入各乡镇街座谈林改及林业科技工作,对办理林权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2次,咨询服务林农3000余人次;深入户家中,进行面对面服务指导对接,讲解庭院果树、林下参、大果榛子、山野菜等栽培技术,为广大退耕户提供致富门路。吉林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撰写《清收还林工程发展林下经济项目简介》、《幼林抚育除草》等技术资料,举办清收还林产业推介暨苗木信息交流会,为相关企业提供林下经济技术指导,帮助相关林场、林农林地确定清收还林工程适宜树种与栽培技术,开展清收还林地病虫鼠害防治工作;邀请有关专家对现有林业实用技术进行筛选、集成,编写《科普服务生态建设实用技术成果》;开展森林鼠害综合防控、红松果林营建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210余人次;开通林科网,设立电话专线,专人接待解答咨询,全年解答咨询89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林区,宣传普及林业科学知识,号召广大林农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延边州为增强科普行动的示范性,加大科普基地创建力度,围绕林业转型发展中的接续替代产业,突出生态建设绿化苗木产业、长白山中药健康产业、长白山森林生态旅游业、林特产品生产等,创建科普示范点34处,面积3440公顷,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增强科普行动的普及性,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针对林改后广大林农急需的实用技术以及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项目落实等问题,采取专家授课、现场观摩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62场次,培训乡村技术骨干4822人次;为增强科普行动的实效性,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开展现场咨询及林业技术指导服务活动35场次,落实项目28个,参加人数达1087人,有效解决了林改后广大林农发展经济创业致富的方向问题。白山市集成天麻林下栽培等林业实用技术15项,培训林业技术骨干1500人次,创建天麻林下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等示范点3个,开展现场技术咨询服务与技术对接50余次,全市60%以上林改户至少掌握1项林业实用技术。辽源市开展科普知识宣传6次,科普活动受众人数300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召开清收林地再部署暨林业产业种植发展培训大会,市政府领导亲自部署,组织与会人员到辽宁铁岭大榛子种植基地实地参观。特别值得肯定和表扬的是延边林学会的张伟年秘书长,虽然在秘书长队伍中是个老同志,但他却远比年轻同志更有热情、更有朝气,对各项工作更认真、更负责,尤其是对两大“科普行动”摆上位、抓得实,对省林学会安排部署的件件工作都有着落,上报的各项材料都清晰规范,很值得大家学习效仿。其他地方的秘书长也都很负责任。应当说,如果没有各位秘书长的高度重视和亲力亲为,也就不会有今天两大“科普行动”的累累硕果。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的秘书长,大家辛苦了,谢谢你们。
(二)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了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是各级林学会的看家本事。去年,我们举行的最大活动就是参与筹办了第五届中国湖泊论坛,协办了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专题论坛。省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主持开幕式,副省长隋忠诚,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到会指导。两院院士研究团队代表、留美博士、湖泊湿地专家等4位知名人士作特邀报告和学术报告。吉林省林学会全程参与了论坛筹备工作。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专题论坛,由吉林省林学会主持,刘建华总工程师应邀在论坛上致辞,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佟守正,省湿地办、莫莫格保护局、大安牛心套保管理局等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做学术交流。部分来自全国各地致力于湿地保护研究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吉林省林学会、吉林省湿地办、吉林省林科院、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有关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负责同志与技术人员共50余人参加专题论坛。专题论坛围绕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对湖泊湿地保护、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瓶颈问题以及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研讨,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管理对策措施和有效做法进行了相互交流。对大会起草的《专家建议书》组织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在一些重要方面形成了共识。 本次专题论坛,虽然时间安排较短,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研讨热烈,成果丰硕。论坛中阐释的有关湿地保护策略、恢复技术、管理制度等,将成为强化湿地保护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论坛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共征集论文136篇,经专家评审,精选辑录了97篇论文汇编成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论坛还形成了《东北粮食主产区湖泊与湿地水安全保障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去年开展的第二个活动,就是与台森协和福建、黑龙江等省林学会共同举办了第六届海峡两岸森林保育经营学术论坛暨研讨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学术论坛和学术考察两部分组成。学术论坛,由吉林省林学会、台湾森林休憩保育协会、台湾全球交流发展协会以及福建、黑龙江、江西省林学会共同主办,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实验林管理处、江苏和新疆两省(区)科学技术协会、新疆风景园林学会以及辽宁、四川、山西省林学会协办,来自两岸多地的150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论坛由台森协理事长施文智主持,台农委前副主委黄钦荣博士和林试所所长黄裕星博士到会指导,省科协副主席刘东华带队参加并在开幕式上讲话。论坛继续秉持创办初期办坛理念,围绕森林湿地、森林游憩与文化、森林野生动植物保育、森林碳汇、林下经济、林产利用等议题展开讨论、进行交流,借助多元化学术交流,得到宝贵实务经验,使森林保育与经营问题获得更多关注与支持,带动政府与人民对森林资源的进一步了解与重视,促进和推动两岸森林资源的有效保育和永续利用。论坛共收到论文54篇,上会交流14篇,涵盖植物多样性保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主要工业原料林树种培育技术、城市森林与生态环境建设、防护林经营技术、森林湿地保育、森林产物利用研究发展等多个领域。论坛期间,延续以往创意,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将中华文化——书画与森林保育相融合,举办现场书画活动,成功创造森林与文化、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崭新潮流,为学术研讨活动增添了色彩与话题。赴台期间,吉林代表团还拜会了台湾森林休憩保育协会,深入洽谈了学术交流合作事宜;考察了台湾林业试验所、台北植物园、台湾大学溪头实验林场、触口自然保护区、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垦丁森林游乐区,了解了台湾自然资源保育的有效模式、典型做法和成功实践,学习、交流和分享了台湾林业科研最新成果以及林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自然保留地、森林栖息地和森林植物园建设经验。
第三个活动,就是举办了首届吉林省林下经济学术研讨会。坚持为林业中心工作服务、为林下经济发展服务、为广大林业职工与林农服务的一贯原则和指导思想,倡导成立林下经济分会,挂靠北华大学林学院,同时举办首届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充分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未知领域,为促进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助推林业转型、推动林业振兴贡献力量。北华大学、吉林农大、省和白城市林科院、省林业设计院以及长白、辉南森经局等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分别就林下经济发展策略、林下食用菌栽培现状及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发展模式、山野菜栽培及加工技术、林蛙高效养殖技术、核桃楸果材兼用林选育及开发利用、林下天麻种植技术、软枣猕猴桃林缘培育技术、椴树蜜源林建设、甘草开发利用与人工栽培技术等做学术报告和研讨交流。来自高校及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各市(州)、县(市、区)林学会秘书长、林下经济生产及管理人员,分会会员等近15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收到林下经济研讨交流论文33篇。会议期间,林下经济分会还建立了“吉林省林下经济交流群”,当场就有70余人加入QQ群进行交流。
各市林学会也把学术交流研讨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松原市林学会组织开展了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征集和和主题研讨活动,征集学术论文和科技建议15篇,对活跃全市林业学术气氛,促进林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白城市林学会组织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各类学术会议2次,编撰论文集2本。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全省林业的学术氛围,而且交流了成果,激发和调动了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促进全省林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发挥专家优势,切实加强了林业技术集成工作。开展技术集成,是各级林学会的优势和职责所在,是林业发展特别是林业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赋予林业学术团体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年,省林学会一直高度重视技术集成工作,充分发挥林学会的专家资源优势,采取一切可能措施落实“一年一本书”的既定目标,瞄准林下经济,组织编撰系列林下经济技术资料,迄今出版发行林业科技图书、科普读物16本,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15年,重点抓了灵芝、天麻等实用栽培技术集成工作,组织专家编写了《灵芝仿野生栽培新技术》和《天麻林下栽培技术》,其中《灵芝仿野生栽培新技术》已于年底出版发行,用于指导林业生产实践。同时,继续组织专家对我省适宜造林绿化树种进行筛选,对适用立地和实用技术进行分类集成,组织人员深入实地搜集树种样本、采集形态影像资料,为编撰出版《吉林省主要造林绿化树种》做积极准备;继续组织林下经济“三小技术”收集、整理、采编、加工工作,并把这一任务交给刚刚成立不久的林下经济分会来做,力争尽早编辑完成《吉林省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全书,在全省推广。延边州立足技术普及,编撰林业实用技术、种植栽培技术规程、养生保健、科普知识等28项,印刷7885册,向林区职工群众普及了相关科普知识;组织中药材种植、绿化大苗移栽植、畜牧养殖等多方面专家、学者,完成《林下经济实用技术手册》编撰工作,为顺利推进延边林业转型发展、跨越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持。松原市结合落实《松原市2015—2020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协调林业、园艺、畜牧等方面科技人员,编写了《林下养殖技术手册》、《林下中药材栽培技术手册》、《食用菌栽培技术手册》、《果树经济林栽培技术手册》,为推动全市林业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白山市加大林地综合开发技术集成与推广力度,集成《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高产栽培技术》、《党参栽培技术》、《柴胡栽培技术》、《黄芪栽培技术》、《板蓝根栽培技术》等5项实用技术,为进一步拓展林农增收渠道做出了努力。
(四)拓展期刊功能,探索开展了林业学术评价工作。办好科技期刊,对于学术社团来说,既是强项,也是职责。《吉林林业科技》期刊,过去一直由吉林省林业厅、吉林省林学会共同主办。2003年,省里出台政策,不允许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办刊,于是厅党组决定,将《吉林林业科技》名义上转为省林科院主办,但实际上仍由省林学会主办。这期间的期刊,为独立法人实体,省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直到2011年,国家出台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意见,为贯彻落实这一改革要求,积极谋求期刊发展,厅党组决定“撤部建站”,撤销《吉林林业科技》编辑部,组建吉林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将期刊独立一级法人改为二级法人,将期刊相关业务划归省林学会管理。期刊体制调整后,省林学会继续坚持和严格落实“三个服务”办刊方向及“四个成为”办刊宗旨,投入力量搞好期刊编辑工作,在财政编制有限、推广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正式招聘1名研究生,充实编辑队伍,加强编辑力量。加强编务管理,多次召开编务会、总编办公会、单项研讨会,研究解决期刊编发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标准,规范流程,实行专家编审制、发稿外审制、版前会稿制以及三审三校制等一系列编务制度,努力把控用稿水准,切实提高编审质量,使《吉林林业科技》的刊文水平和办刊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全年编辑出版6期期刊68万字,无拖期和反馈性差错。按照国家和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要求,组织部分人员参加了有关岗位培训。目前,所有编辑人员都按要求完成了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取得了相应的证书。
在期刊工作方面有别于以往并感到比较突出的,是拓展期刊功能、发挥期刊学术评价作用问题。落实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利用中国科协会员日,召开专题座谈会,系统研究科技期刊发挥学术评价作用问题,从而把林业科技期刊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会议认真分析了林业科技期刊在发挥学术评价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界定了林业科技期刊的五大作用,即林业科研成果首发作用,林业学术评价把关作用,林业学术发展推动作用,林业学术传播主导作用,林业学术伦理监控作用;明确了林业科技期刊的工作目标,即把林业科技期刊办成集中记录保存、传播交流林业科研成果的基本载体和主要平台,办成不断发现、培养林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渠道,办成全省林业科技发展、学科建设的风向标和林业科技软实力的基本标志与象征,在推动林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独特重要作用。会议还就林业科技期刊如何实现学术评价作用的对策措施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建议。这次研讨座谈会的召开,是《吉林林业科技》期刊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这份刊物从此掀开了暂新的一页,必将对未来期刊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各地、各单位积极支持省会办刊,在组织科技工作者为期刊撰稿的同时,积极开展认刊活动,不断扩大认刊范围,为维持期刊运行发展做出了贡献;积极利用期刊开展企业宣传工作,投发稿件,展示资源和企业形象,为扩大影响、吸引投资、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作出努力。着眼林业长远,发挥期刊的传播服务作用。特别值得表扬的还是延边,他们继续秉持“全省林学会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的精神追求,保持荣誉,不骄不躁,发展成绩,充分利用《吉林林业科技》这一载体,展示延边林业形象,宣传林业精神风貌和经营理念,扩大影响,使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当前森林经营、生态苗木建设、中药材种植、生态旅游开发、森林特产开发等产业转型发展的各项前沿技术和资讯。通化、磐石两县市紧随其后,在期刊宣传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在全力搞好《吉林林业科技》期刊工作的同时,还指导编发了《林业调查规划研究》,按期编辑出版了《林学会讯》。
(五)发挥激励作用,扎实开展了林业科技奖励工作。 持续开展科技奖励,是不断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最有效方式。按照《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有关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成功开展了第七届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奖励工作。本届长白山林业科技奖收到上报项目36项,经奖励办公室初审,决定上会24项,有17个项目获得奖项,获奖比例达47.2%,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开展了第八届长白山林业科技奖的申报、评审工作,收到上报项目36项,经奖励办公室初审,决定上会24项,有22个项目获奖,获奖比例高达61.1%,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我这里想说的是,各种奖项的评选,我们在坚持奖项先进性、示范性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调动积极性这一最终目标,始终把保护和发展大家投身科学研究、开发、推广的内在潜能作为核心原则,只要大家申报,只要是科研成果,都有机会获奖。这也是获奖比例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我们自身评奖以外,去年还按照国省对口机关、单位的有关要求,开展了多项科技奖项申报工作。组织了2015年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申报工作,全省共有6个项目参加申报,较往年申报数量大幅增加,2项成果分获二、三等奖,获奖比重达33.3%。开展了201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全省有116篇学术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组织了梁希学子奖申报工作,北华大学林学院2名学子荣获第五届梁希优秀学子奖。组织了林业青年科技奖申报工作,北华大学林学院1名教授获第十三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此外,还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推荐工作,第十九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推荐工作。吉林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吉林市第十届青年科技奖”和 “吉林市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1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同时荣获“吉林市第十届青年科技奖”和“吉林市第二十三次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各种奖项的评选,大大激发了广大林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
(六)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对于省林学会来说,具有特殊意义。说其特殊,是因为推广站、林学会、编辑部三位一体,虽然几块牌子,但实际上是一套人马,所做工作,既体现站的职能,也符合会的特点。也就是说,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既是推广站的职能要求,也是林学会的业务范围。2015年,主要是启动实施了天麻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基地设在辉南森林经营局3林班,林相为阔叶混交林,分为示范区和试验区两部分,种栽为红天麻与乌天麻杂交种。示范基地全面建成后,将向天麻种植户推广天麻林下栽培技术,为改变传统天麻种植方式,提高天麻品质和收入水平做出贡献。同时,继续理顺体制,在积极争取将推广站划为公益一类的同时,明确机构规格、领导指数,省编办正式批复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为正处级单位,设置正副处级领导职数各1个,从此结束了推广站没有级别、没有指数的历史;将科技产业处负责的技术推广工作划归推广站管理,履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检查验收,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体系建设,国家、省林业科技特派员管理等具体职能,推广站从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在理顺省站体制的同时,继续督导各地依法争取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属性,避免走弯路,适时以省厅名义发出通知,明为开展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实为对基层推广站划类予以提醒并明确意见。建立全省林业技术推广群,加强沟通联系。认真开展编制核查,理顺体制,明确职能。各地也都高度重视技术推广工作。长春在双阳区、九台市示范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红松嫁接红松、黑果花楸栽植、紫叶挪威槭密植、大果榛子种植等多项林业实用技术,聘请专家进行定期指导,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生产管理,为当地及周边林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松原把开展林业实用技术推广作为学会工作重中之重,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及林业科技人员,赴辽宁、黑龙江、通化等地,考察学习大榛子栽培技术、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果树经济林新品种等林业生产新技术,为加快林业科技引进推广步伐奠定了基础。吉林全年推广红松果林营建、森林鼠害综合防控、造林保水剂应用、林业化学除草、苗木扦插繁育激素应用等5项林业新技术、新产品,效果显著。辽源重点高效吸水剂浸根造林、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及改建、果尔在育苗除草中应用、回收林地绿化苗木营造、幼林地龙牙楤木间种、红松移苗黄褐病防治等12项技术方法。
(七)发挥能力优势,切实加强了社会职能承接工作。开展政府职能转移承接工作,是新时期社团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年来,吉林省林学会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1年还以《积极做好社会化服务职能承接工作 努力拓展林业学术团体发展空间》为题,在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书面介绍经验,成为大会推介的为数不多的省级学会之一。2015年,在继续做好民间对外交流、行业科技奖励、实用技术培训、科学素质建设、行业科普统计等5项已承接项目职能工作的同时,重点开展了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工作。按照省科协部署,启动实施了创新创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评估调研活动,以林科院、规划院、设计院科研人员为主体,开展问卷调查,召开调研座谈会,形成评估报告,适时完成调查评估任务。探索开展了森林认证审核员培训活动。首度与吉林松柏森林认证有限公司合作,在长春举办为期1周的森林认证审核员培训班,邀请国内具备资质的专业培训教师和森林认证审核方面专家进行授课,并请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组织考试,对成绩合格者,由吉林松柏公司协助申请注册(确认)审核员资格。这是会司携手,深入发挥社会组织第三方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森林认证实体工作的一次有效尝试,也是社会组织主动为政府部门分忧,切实承接社会化职能,自觉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来自林业科研、勘察设计和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和考试。此外,还争取了吉林省科协引领学会能力提升项目3项,获得引导资金5.5万元;组织编制了省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推荐目录。吉林市林学会积极参加《吉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和《吉林市林业科技与技术推广“十三五”规划》编制以及《吉林市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建议》撰写工作,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和发挥学会智库作用方面迈出坚实一步。长春市林学会按照建设生态城奋斗目标,适应林业重点由山上向山下转移的实际需要,政府安排,学会跟进,结合新农村建设,利用农村“四旁”闲置地,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等不同类型村庄绿化模式规划,树立典型,使农村和农民庭院绿化有模式、有标准,更具操作性。松原市林学会积极参与全市林业重大决策活动,组织专家对《松原市2015—2020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和《松原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开展决策咨询,提出意见、建议,为确保规划目标科学合理、措施符合实际提供了参考。
由于各项工作突出、排位靠前,在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上,省林学会被评为学术交流工作和科学普及工作双先单位,这也是连续第5年获评科普工作全国先进。以总分77.8分的成绩位列省级学会2015年度总体评价第三名,连续12年被吉林省科协评为先进学会、学会学术工作先进集体、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国际交流(引智引才)工作先进集体、宣传工作优秀学会、中国科协会员日吉林省活动优秀组织单位,4人分别被评为优秀学会干部、学会学术工作先进个人、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国际交流(引智引才)工作先进个人,1项活动(林下经济学术研讨会)被评为优秀学会活动,1个分会(食药用菌分会)被评为优秀专业委员会。在省林业厅年度总评大会上,2名学会干部分别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各市州林学会也都在各自年度评价选先中获得不俗的荣誉。这充分说明全省各级林学会在过去一年所做工作已经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
二、关于2016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科协确定的改革年。全省各级学会都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创新提水平、以服务谋地位、以活动促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探索自身治理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改革,积极做好政府转移职能承接工作,提升能力,拓展空间,以更强、更大、更有效、更具影响力的活动,为全省林业发展服务,为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吉林宏伟目标做出不懈努力和更大贡献。
(一)加大科技传播力度,深入推进科普服务行动。强化科技传播,离不开便捷有效的载体。虽然“科普服务林改行动”暂告一段落,但“科普服务生态建设行动”正向纵深推进。科普行动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全省上下要继续高擎科普大旗,坚持以科普行动为主线,踏着“科普服务生态建设行动”的不变节奏,扎实开展各项活动,推动林业科技传播工作走向深入。总结“科普服务林改行动计划”实施的成功经验,继续集中学会系统和外部优势力量,深入实施“科普服务生态建设行动” ,主体责任不变,任务指标不减,促使各地各单位意志不衰、精神不倦,力度更大、措施更严,确保完成阶段性任务。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抓好科普“进局、到场、入户”活动。省会将适时开展科普行动督导调研活动,分片召开科普行动实施情况调度会,推动行动实施及其各项任务落实。科技传播的另一个有效载体,就是大力发挥现代网媒的快传作用,积极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开展网络科普,让现代设施装备服务现代技术传播。省会正着手考虑适时对“科技服务林改网上咨询平台”进行改版,调整栏目设置,完善服务功能,增加项目,强化互动,提速增效,努力把这一平台建设成为上下联动、专民共享、有效链接、快捷传送的网络科普服务平台。各地各单位要很好利用省会搭建的这一平台,有条件的也可自建平台,但不管是使用省台还是自己搭台,都要保持网络畅通,内容更新及时,服务快速高效,答疑科学精准,这是对网络科普起码的要求。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着力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利用科技周、科普日等有利节点,开展林业科普宣传活动。加强科普示范点建设,继续推进科普服务示范活动,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强林业科普基地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林业科普基地“扶优创优”工作,力争有更多单位进入全省科普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行列,推动林业科普能力整体提升。加强林业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林业科普专家团队建设,补齐短板,优化构成,不断扩大林业科普的社会力量。适时开展林业科普专家演讲活动,逐步扩展林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研讨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学术研讨活动是检验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的最便捷、最有效方式。组织开展高质量、有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激发科技人员的研究开发热情和创新创造潜能,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今后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把握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轻综重专”、“弃大抓小”,把研讨交流的重点放在重点专业领域和重要学术专题上,尽可能采取“小规模、高规格”的形式,人数要少,内容要专,人员层次要高,少搞“大帮哄”,提倡“专家会”,着力研讨深层次课题,切实解决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就全省来说,要重点抓好第四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系统研究森林生态修复问题。关于这个大会,白山市有一定考虑。前不久,还专门沟通衔接了相关事宜。大体想法是,实行“会局联手”,在“第四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的会标后,加挂“白山市森林生态修复论坛”的会标,由吉林省林学会和白山市林业局共同主办,白山市林学会、白山市林科院承办。时间大致安排在8月份,会期1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加强省会与市州的密切合作,积极探讨省市联手、市县联合、以上促下、以会带会的活动模式,推动市、县学会活动的开展。学术大会期间,还将针对白山市生态修复问题开展专家咨询活动,组织与会人员参观考察白山生态修复典型,精准对接科技扶贫事宜,使大会内容更加丰富,以更少的精力和经费投入,办更多更大的事情,更利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大家做的,是组织搞好参会报名工作,组织相关科技人员按要求撰写研讨论文,择优上会交流,并在《吉林林业科技》优先发表。
再一个活动就是,举办第七届海峡两岸森林保育经营学术论坛,组织本会会员和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赴台开展学术研讨交流考察活动。两岸保育论坛,起于2010年,每年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今年是第七届。六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架起了两岸林业学术交流的桥梁,密切了两岸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关系,在两岸多地间引起强烈反响,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今年论坛的主题,仍然是“森林保育经营”。研讨交流的重点是:了解台湾自然资源保护有效模式,学习、交流森林栖息地、游乐区建设经验;学习、交流和分享台湾林业科研最新成果及林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经验;了解台湾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科学实践,分享、借鉴台湾森林公园建设经验;了解台湾环境保护的有效模式和做法,学习、分享台湾林业文化园区、自然保留地和林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经验。计划5月中旬完成赴台交流活动。现在距论坛举办还有1个月。希望报名参加论坛的人员,都要按要求准备论文,提交会议交流。这要作为赴台审批的一条标准。凡没有文章的,恐怕就不能参加论坛了;即使参加了,回来后也无法向派出单位交代。所有赴台人员都要按照《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赴台经费额度审批手续。这要作为一项纪律。凡没有履行正规审批手续的,恐怕也不能参加论坛。每一名赴台人员,回来后都要形成赴台报告,报省会备案,交单位存查。这样严格要求的目的,都是为了大家好,以免出了问题后悔莫及。
除了这两项学术活动之外,今年还要积极推进各分会、专委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这是省级学会的短板,远不及国家级学会做得好。我想有一个办法可以促进分会、专委会发挥作用,那就是以其是否开展活动以及开展的活动是否有意义,作为考核分会、专委会是否具有存在必要、是否继续挂靠现有单位的一条重要标准。对那些长期不开展活动、一年一年没有动静的分会、专委会,要给一定的宽限期整改;宽限期后仍无改进的,注销其资格,或者将其挂靠到领导有热情、经费有保障、能够正常开展活动的单位。也可以结合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归并、整合相关分会、专委会,注销、变更无现实意义的分会、专委会,撤销无效分会、专委会,坚持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组建一批新的分会、专委会。要引导分会、专委会紧紧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组织专题学术会议,启迪学术思想,促进林业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要加强学术能力建设,探索建立网上在线交流系统,狠抓学术报告质量,编辑出版优秀学术报告集。要定期召开学术工作座谈会和专家座谈会,创新学术交流方式,推进学术交流向“兼顾项目研究”转变。要组织学科发展调研,开展学科重点、热点问题研究,举办“林业学科前沿与热点问题”科学家峰会,启迪思想、凝聚共识、提出建议。要组织专题研究、交流,针对某一单位、某一具体问题开展研讨,探讨学术活动向基层实际倾斜的有效实现形式,使林业学术活动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更受欢迎。
(三)围绕林下经济发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一年一本书、一个班是省林学会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有效做法,去年的书因种种原因推至年底才出来,致使这个班没能在年内完成。今年要补回来。这些年编书、办班的一条主线,就是紧紧围绕林下经济发展来进行的。去年的班虽然没有办成,但成立了林下经济分会,举办了首届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今后在林下经济方面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一组织的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林下经济分会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各项活动。要组织小型、直接和更有针对性的活动,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建立平台,为产学研有效联系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促进林业科研与生产、专家与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林下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就全省来说,今年要重点搞好灵芝仿野生栽培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组织专家开展灵芝仿野生栽培新技术培训,举办培训班,传授技术,解答问题,培训技术骨干;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灵芝仿野生栽培新技术咨询,必要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参观交流活动,采取现场会、交流会等方式,推广灵芝仿野生栽培新技术。同时,抓好天麻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验收工作,搞好技术集成,适时开展培训。这两项培训工作,是省林学会的安排,各地、各单位要认真组织,积极踊跃报名参加,确保培训的规模和效果。同时,也要从本地、本单位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切实解决现实需要。
这里还需要说的一件事,是关于“三小技术”集成问题。这件事,是2014年部署的,原定2015年完成。但实际情况是,上来的很少。我们也分析了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大家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或者说感兴趣的人不清楚、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存在,而清楚和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又都不感兴趣。这里就有一个衔接问题、宣传问题。我认为,一件事情既然想做并已决定做了,就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不用调研都能想到,全省各地、各单位正在实施的林业小技术、小工艺、小方法应该数不胜数、多的是,单说一个木耳栽培吧,就有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法,成型技术也要有十几种。这些实用技术、方法,如果仅限于本单位甚至个人使用,无疑是对科技资源的一大浪费。因此,有必要把它们集成起来、推广出去,让这些小技术、小方法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这也是当初我们设计这项工作的初衷所在。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是国家加快林业转型、建设现代林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早在2012年国务院就印发了指导意见。正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定,省林学会才会同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发起“三小技术”征集工作,并将这些技术方法推广出去,推动林下经济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去年没完成,今年要重点抓一下。想法是,将这项工作交由林下经济分会来负责,按照吉林技推〔2014〕3号通知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三小技术”征集、集成和推广工作。对此,秘书长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态度要积极,不能到你这就完了,出现“肠梗阻”,要把这件事传导下去、宣传下去,让最基层的科技人员、乡土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知道有这样一件事,动员和组织他们把成型的、成功的、有效的小技术、小工艺、小方法整理出来、提报上来。这要作为对各位秘书长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出的表扬,做得不好甚至连一项技术都没有征集上来的,则不能作为年度先进来考虑。希望林下经济分会和各位秘书长都能高度重视“三小技术”集成工作,确保在今年内完成任务。
(四)发挥学会智库功能,组织开展推广体系调研。强化智库功能,充分发挥建言献策作用,是党赋予各级学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应当说,这几年在这方面我们做得很不够,意识渐渐淡了,步子慢慢缓了,工作有一定放松,使这项工作逐渐成了短板。今后,我们要重新重视起来,积极发挥智力优势,不断强化智库功能,围绕制约林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组织专家开展调研交流,研究对策,提出策略,为各级林业部门定调子、作决策开展咨询,提供技术支撑和措施参考。重点开展全省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调查研究,采集实际情况,搜集基层意见,听取有关方面建议,在全面、客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新《技术推广法》规定,从我省实际出发,向厅党组提出《加强全省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指导全省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各级林学会都要围绕全省林业中心工作和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林业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立题立项,对重大问题进行专项研究。要搭建智库平台,凝聚专家队伍,组织科技工作者群策群力,从自身熟悉领域和当地亟待解决问题入手,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咨询报告,提出专家建议。当前可以围绕停伐、退耕、转型发展、生态修复、科技扶贫等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学会作为林业科技社团组织的特有功能,组织精准咨询活动。
(五)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依法规范推广项目管理。我们这次会议,本来是林学会工作会议,但由于一些学会就挂靠在推广站,因此我想也有必要说一下推广项目的管理问题。去年11月,省厅把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管理、考核和验收交给推广站来管,充分说明厅党组对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上下各级推广站都不能辜负这一信任和重托,一定要把这件事管好,在有效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确保不出现问题。在刚刚召开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工作座谈会上,我就如何加强项目管理、规范运作、科学实施问题,讲了五点意见,但核心是三件事,那就是“钱怎么花”、“活怎么干”、“事怎么管”的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用意就是约束行为,规范管理,科学实施,花好中央财政的每一分钱,干好推广示范的每一个活,管好项目建设的每一件事,逐步将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在这里讲这件事情的目的是,请大家监督、配合省站的工作,上下协同,合力做好项目实施工作,推动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今年起,省林业技术推广站要根据授权,对国家和省林业科技特派员进行管理,建立数据库,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各地、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支持省站建库施管,积极支持特派员工作,为他们开展技术咨询、科技服务提供帮助、创造条件。
(六)办好林业科技期刊,引导林业科研重点走向。科技期刊工作是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学会事业不可多得的一块阵地。到目前为止,全省林业就剩下《吉林林业科技》这一本刊物了,过去的“两刊一报”已经成为历史,相信短时间内也难以恢复那样的格局。因此,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这份难得的刊物,细心照料、精心呵护其成长,让《吉林林业科技》在全省林业发展中起到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之所以说“积极”,是因为过去这份刊物大多是被动服务,来稿照登,几乎没有有意思干预,没有倾向性引导,来什么用什么,只是做了简单的编辑工作,从而使期刊工作带有很大的跟随性、附庸性和被动型,期刊作用大打折扣。今后,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争取作为,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期刊影响,不断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理论积蓄和技术支撑。当前要紧的是适应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需要,调整刊文方向,引导林业科技研究重点走向,为提升全省林业科学研究水平做出努力。要强化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林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组织实施创精品活动,开展精品栏目、精品文章、精品选题评选,以精立刊,以精兴刊。建立选题制度,搞好重大选题筛选、确立和组织实施,采取倾斜政策,吸引优秀稿源入刊。强化编审环节,加大审稿力度,合理调配不同学科论文比重。利用学会网站,策划、筹建期刊网端,建立投稿、审编系统,把期刊编审纳入现代网媒,畅通编投渠道,增强时效性、便捷性和互动性。建立微信公众号,开设信息短信平台,加强与作者、读者的联系。适时调整期刊编审委员会,选择专业同行知名且有积极性专家加入,优化结构,科学构成,切实发挥编委会作用。建立专家编审资源库,随时更新,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专家潜能。要加强培训、交流,继续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安排,组织编辑人员参加各级各类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岗位资格培训,不断提高编辑人员业务素质。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立足林业,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研究期刊发展问题。同时,还要继续认真处理好独立法人实体向非独立法人单位办刊转变所带来的一系列业务问题,确保期刊运营符合规范要求,不出问题。
(七)完善学会治理体系,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级林学会必须把自我能力提升摆上重要日程。只有能力上来了,做好政府职能转移承接、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格局重新分工才会有资格成为可能。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学会综合能力。要按照建立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坚持实行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与理事、常务理事的联系,充分发挥理事、常务理事在推进学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研究吉林省林学会换届选举工作,拿出可行方案。要密切与广大会员的联系和沟通,完善服务会员的有效机制,落实会员主体地位。要加强学会分会(专业委员会)建设,强化领导,规范管理,确保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发挥作用。要加强对市州学会的业务指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林学会的整体功能和作用。二要强化社会服务职能,拓展学会服务领域。要不断完善学会科技奖励体系,完善学会评奖机制,进一步提升长白山林业科技奖的社会影响力。根据《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组织搞好第九届长白山林业科技奖申报、评审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全国梁希科技奖和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推荐工作,争取有更多林业科研成果获奖。还要按照省科协部署,搞好院士推荐工作。发挥站会合一、职能交融的优势,加强学会介入推广项目管理、专家评价、成果验收等方面工作,不断拓展学会的服务领域,增强学会功能。三要夯实学会发展基础,增强学会发展实力。以中国林学会会员网上申请办理系统为契机,加大会员发展力度,注重向校园和行业外特别是非公非林领域延伸拓展,发展学生会员和非林会员,争取有符合条件的林农入会。加强学会办事机构建设,提升素质,健全制度,优化结构,改善条件,不断增强能力和实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在乡镇和大学层面建立会员组,尽快消灭空白点,实现林学会组织全覆盖。加强专兼职学会干部培训,提高学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继续开展全省林学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林学会秘书长、先进林学会工作者评选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学会组织、优秀学会干部,激发和调动各级林学会和广大学会干部的积极性。
三、关于创新学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做好当下学会工作,需要专业素养和学识能力,更需要奉献和牺牲精神,同时也需要勇气和胆量。创新没有旁观者,改革永远在路上。特别是面对现行政策和外部环境,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能力,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确实是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严肃问题。
(一)关于善于把握和抓住机遇问题
今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核心是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很重要的任务是祛除现有学会的“机关化”、“行政化”,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通过改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社团发展道路。中国科协把今年定为“改革年”,前不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学会治理体系与改革发展状况调查”,相信不久即将启动改革试点。我们能否加入试点尚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大幕即将拉开。在这样一个大的气候和形势面前,我们各级林学会是坐视不理、一再等待观望,还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全然不顾国家政策和外部形势要求,不考虑与时俱进、争取主动,与政策要求同心、与创新发展同步?这是我们大家都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话题。我的理解是,优化社会治理需要对学会进行改革;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科技社团,各级林学会在这方面理应作出积极反应,切实发挥重要作用。不进则退,抓不住机遇,就会丧失良机,就会在今后的竞争和发展中处于被动局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机遇,各级林学会特别是秘书长,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勇敢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义不容辞地做好创新引领、改革推动工作,创新拓展学会工作领域和覆盖面,增强学会功能,提升学会服务能力,积极投身于学会改革的大潮之中,做勇敢的弄潮儿。
从我省情况看,在1月20日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林学会工作首次纳入林业部门工作报告,不仅贯穿过去一年工作总结、未来五年工作规划和当年工作安排,而且篇幅大、笔墨重,重点突出,任务具体,要求很高。这是省林业厅党组高度重视林学会工作,充分发挥学会社会化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吉林省林学会切实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围绕全省林业中心工作开展活动、提供服务、主动作为、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全省各级林学会,都要以此为契机,拿起厅主要领导赋予我们的尚方宝剑,挺直腰杆、理直气壮组织好林学会的各项活动,以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回报厅领导的重视,以全省林学会事业的有序推进和蓬勃发展向厅党组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关于勇于面对和敢于担当问题
面对需要勇气,担当需要魄力。无论勇气还是魄力,都源自于对事业的崇高敬仰和无限追求。这既是对各级林学会组织的要求,更是对各位秘书长的期望。那么,现实情况下,作为各级林学会和我们的秘书长,到底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担当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要在主动服务林业发展大局方面有所担当。各级林学会都要把服务作为发展的永恒主题,为学科发展服务,为会员成才服务,为林业转型服务。而这里更应该强调的是,为全省林业发展大局服务。离开了林业的中心工作,离开了林业发展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的任何工作以及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因此,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不变意志和永恒主题,不断提升服务林业的能力和水平,以服务促发展。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得到认可,赢得支持。林学会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林业中心工作来谋划、来开展,为林业部门出谋献策、当好参谋。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自觉围绕林业工作重心和林业发展全局,找准立足点、聚焦点和着力点,打造硬的抓手,取得务实成效。要强化超前服务意识,围绕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林业,落实、传递新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思想,彰显学会智库优势,发挥学会学术思想先导团、生力军作用,使各级林学会更加有所作为。要强化有效服务意识,围绕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挥学会组织科技人才、科研成果集散地作用,架起学会与林业企业连接桥梁,解决现实林业生产中科技成果供应不足、转化不畅问题,努力在提高科技产出和成果转化能力,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发挥出林业专业社团的优势。
二是,要在务实推进林业创新发展方面有所担当。各级林学会是推动林业科技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团结带领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为林业发展建设服务、为提高全行业职工科学素质服务、为更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服务,是党和国家赋予各级林学会的工作职能,也是林学会组织在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奋力实现美丽吉林梦伟大进程中应尽的社会责任。各级林学会组织必须重新审视分析固有工作模式,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除因循守旧心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能力改革传统方式方法,努力在林业创新发展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而现实情况是,最大的人才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科技人才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特别是在营造学术环境、改革学术评价导向、搭建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举荐优秀青年人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衔接机制。创新需要交流与合作,交流、合作可以通过学会平台来实现。优化学术环境,同样离不开各级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参与。推进学术评价导向改革,必须加强学术环境建设,注重把一些优秀人才凝聚到学会里边,把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潜力真正激发出来。要搭建高端前沿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优化学术会议结构,既举办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又主动聚焦前沿目标,适当提高小型前沿高端交流活动比重,鼓励跨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聚焦林业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实际,以互联网思维搞好学会工作新业态探索,积极尝试“互联网+学术”、“互联网+科普”等运作模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学术集成步伐,加速构建互联互通科技信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逐步解决林业科技服务分散化、重复化、碎片化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在全省选择有需求、有基础的市、县和重点企业,探索开展“会市协作”、 “会县协作” 、“会企协作”,由学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服务林业经济发展。重点围绕林下经济、转型产业、科技经营、休憩保育、生态修复等领域助力转化科技成果。积极组织科企对接、校企对接,搞好送科技上山下乡、进局入场,引导各类创新资源融入林业产业链,发展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驱动助力模式。注意发挥市、县学会作用,让助力工程成为全省上下各级学会的共同任务,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协同协作工程。
三是,要在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方面有所担当。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政府转变职能,对于各级林学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对我们自身能力、实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历史节点,我们到底怎么办、何去何从,是退缩,还是创造条件迎难而上,是检验我们秘书长能力、魄力和水平的绝佳机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学会承接政府职能的重要批示精神,做好调查研究,主动协调汇报,积极承接学会可以而且能够承接的政府转移职能,力争在科技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承担更多任务,发挥更大作用。要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契机,先行做好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带来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消化吸收,主动开展前瞻性研究,认真深入预判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职能转移趋势,做好政府转移职能承接相关准备。要拓宽学会参与公共科技服务渠道,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竞争,做好学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产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准备工作,一旦启动相关程序,不至于手忙脚乱,甚至因为准备不足而丧失良机。要加强风险监测,定期开展承接政府职能“回头看”,及时对已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问题作出预警,防止失控,以免失信政府、失信社会。
四是,要在稳妥参与治理机制改革方面有所担当。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提高依法依章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是未来科协系统改革的核心所在,也是各级林学会必须面对的一项紧迫任务。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必然涉及各级林学会及其每一名学会干部。各级林学会特别是我们每一名秘书长,都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参与意识、担当意识,按照中国科协改革方案的总体精神和基本原则,超前思考各自改革问题。总的思路是,适应政社分开的新形势,推动学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建立健全分权制衡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实体办事机构和职业化工作队伍,探索建立经营学会新机制,努力推出更多适应科技工作者和社会需要的服务产品。要教育引导学会干部把学会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面对改革大潮涌来,不退缩,不抱怨,敢于站上潮头、迎接挑战。各级林学会都要加强资源积累转化传承机制建设,正确认识学会拥有的组织网络、人才集聚、学术交流、科普场所、品牌活动等资源优势,着力提升信息资料收集、会员服务、资源动员、资金筹措能力,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学会成为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具体实践中,应当注意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中国科协的做法,把握好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的核心,注重加强平台建设,达到增强学会活力、增强干部能力、增强服务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