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能源问题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事关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由于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有限性,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国家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可再生能源知识和技术纳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
其中,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1],今后15年,我国在生物质能方面将重点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液体燃料、沼气及沼气发电、生物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四大领域,开拓农村发展新型产业,为农村提供高效清洁的生活燃料,并为替代石油开辟新渠道。
国家林业“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将对小桐子、黄连木、文冠果、光皮树、油桐等主要木本燃料油能源树种进行良种化,加快现有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丰产栽培示范。同时,加快建成一定规模的生物油产业化基地。
1 生物质能源概述
1.1 生物质能源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定义:“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粪便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
1.2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
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主要有物理转换、化学转换、生物转换3大类。涉及到气化、液化、热解、固化和直接燃烧等技术。
1.2.1 固化
将生物质粉碎至一定的粒度,不添加粘接剂,在高压条件下,挤压成一定形状。其粘接力主要是靠挤压过程产生的热量,使得生物质中术质素产生塑化粘接。成型物再进一步炭化制成木炭。现已开发成功的成型技术按成型物形状划分主要有3大类:棒状成型、颗粒状成型和圆柱块状成型技术。解决了生物质能形状各异、堆积密度小且较松散、运输和贮存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高了生物质的使用热效率。
相对投入较低,简便易行,但产品单一,通常只能做燃料用。
1.2.2 直接燃烧
是生物质最早被使用的传统方式。研究开发工作主要是着重于提高直接燃烧的热效率。如研究开发直接用生物质的锅炉等用能设备。
已在实践中有所应用,实用,但对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较低。
1.2.3 液化
液化是指通过化学方式将生物质转换成液体产品的过程。液化技术主要有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2类。间接液化就是把生物质气化成气体后,再进一步合成反应成为液体产品;或者采用水解法,把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转化为多糖,然后再用生物技术发酵成为酒精。直接液化是把生物质放在高压设备中,添加适宜的催化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反应,制成液化油,作为汽车用燃料,或进一步分离加工成化工产品。这类技术是生物质能的研究热点。
相对投入较高,技术要求也较高,但产品可贮存、运输,应用面相对较宽。
1.2.4 气化
生物质能气化是指固体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与气化剂(空气、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得到小分子可燃气体的过程。所用气化剂不同,得到的气体燃料种类也不同,如空气煤气、小煤气、混合煤气以及蒸汽—— 氧气煤气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空气作为气化剂。产生的气体主要作为燃料,用于锅炉、民用炉灶、发电等场合,也可作为合成甲醇的化工原料。
投入相对较低,技术要求不高,应用面相对较窄,产品难以贮藏、运输。
1.2.5 热解
生物质在隔绝或少量供给氧气的条件下,加热分解的过程通常称之热解,这种热解过程所得产品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3类产品。其比例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而发生变化。最近国外研究开发了快速热解技术,即瞬时裂解,制取液体燃料油 。液化油得率以干物质计,可达70% 以上。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生物质应用技术。
其优缺点同液化。
1.2.6 发酵与水解发酵
即通过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大分子分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的过程。其产物,因所用微生物种类和控制条件不同而不同,主要有醇类、烷类、脂肪酸类产物等。利用生物废弃物生产沼气、利用纤维素水解生长燃料乙醇等即是基于这一原理。这方面最成熟的技术即:生产沼气技术和利用淀粉生产乙醇技术。前者应用很广,并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重要工程项目;后者国内外均有大量应用,但已明显不是方向,但若纤维素水解技术得到攻克投入生产,将前景十分广阔。
1.3 国内外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1.3.1 国外情况
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研究课题。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美国在生物质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报道,美国有350多座生物质发电站,主要分布在纸浆、纸产品加工厂和其它林产品加工厂,这些工厂大都位于郊区。2O世纪7O年代研究开发了颗粒成型燃料,该技术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得到推广应用。并研究开发了专门使用颗粒成型燃料的炉灶,用于家庭或暖房取暖。美国的颗粒成型燃料,年产量达80余万t,日本年生产量达25万t左右。
奥地利成功地推行建立燃烧木质能源的区域供电计划。加拿大有多个实验室和大学开展了生物质的气化技术研究,并于1998年发布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技术和设备。瑞典和丹麦正在实行利用生物质进行热电联产的计划。印度Anna大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心开发了用流化床气化农林剩余物和稻壳、木屑、甘蔗渣等技术,建立了一个中试规模的流化床系统,气体用于柴油发电机发电。美国Hawaii大学建立了日处理生物质量为100 t的工业化压力气化系统,Vermont大学建立了气化工业装置,其生产能力达到200 t/d,发电能力为50 HW。
美国、新西兰、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先后开展了从生物质制取液化油的研究工作。将生物质粉碎处理后,置于反应器内,添加催化剂或无催化剂,经化学反应转化为液化油,用木质原料液化的得率为绝干原料的50% 以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在催化气化方面也作出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分解气化副产物焦油成为小分子的可燃气体,增加煤气产量,提高气体热值,降低气化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速率和调整气体组成,以便进一步加工制取甲醇和合成氨;研究范围涉及到催化剂的选择,气化条件的优化和气化反应装置的适应性等方面,并已在工业生产装置中得到应用。
1.3.2 国内情况
我国生物质能的应用技术研究,从2O世纪8O年代以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科技人员的重视,主要在气化、固化、热解和液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工作。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发展较快。利用农林生物质原料进行热解气化反应,产生的木煤气供居民生活用气、供热和发电方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从2O世纪8O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开发木质原料和农业剩余物的气化和成型技术,开发的以林业剩余物为原料的上吸式气化炉,已先后在黑龙江、福建等建成工业化装置;山东省能源研究所研究开发了下吸式气化炉,主要适用硬秸杆类农业剩余物的气化。
广州能源研究所开发了外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制取的木煤气作为干燥热源和发电。已完成了目前国内最大发电能力为1 MW的气化发电系统,为木材加工厂提供附加电源。辽宁能源所与意大利合作引进了一套下吸式气化炉发电装置,发电能力30 kW。北京农机院、浙江大学热工所和大连环科所等单位先后开展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工作。
我国的生物质固化技术开始于“七五”期间,现已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目前国内由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开发完成的固化成型设备有2大类:棒状成型机和颗粒状成型机。生产的颗粒成型燃料尤其适用于家庭或暖房取暖使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稀酸常压、稀酸加压的浓酸大液比的水解、纤维素酶水解法研究,并在南岔水解厂建立示范工程,主要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制取乙醇和饲料酵母,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4000t 乙醇,产生的木质素作为生产活性炭的原料。但由于工艺设备较之用粮食淀粉水解制乙醇复杂得多,在粮食供应充足、粮价较低情况下.难以和粮食酒精匹敌,更难和石油化工的台成酒精竞争。20世纪80年代.人们再度开始术质纤维素的水解新技术的研究,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先后开展了生物质水解制取乙醇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开发,重点对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
木材热解技术的研究,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在北京、安徽芜湖等地建立了处理能力达万吨以上的木材固定床热解系统,其目标均是为了解决当时我国石油资源紧缺问题。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堀起,以木材为原料制取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高,难以与石化产品竞争,这些装置纷纷下马和转产。研究工作也转向以热解产品的深加工开发,如活性炭、木醋液等应用研究顿域。国内在快速热解制取液化油的研究开发方面,尚未见有报道。
截至目前,我国在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技术上尚较落后。
2 吉林省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在优势
2.1 吉林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
我省目前已开发的项目主要以森林生物质材料的直接燃烧居多,效率极低。部分企业通过改进锅炉结构将“三剩物”用于生产供热、冬季供暖等已收到良好效果,但仍未能将这些材料的效能发挥到极至。
省内开展固体成型加工的企业只是近几年有所涉及,是否已有一定量,尚未见有报道。
目前,我省森林生物质能源开发的主要问题有:
(1)生物质能源开发力度不足
可开发的资源开发程度低。
仅以森林生物质能源资源来看,木材利用率至多达到现有量的60%,尚有很大空间。尚未计清林的枝丫材等。
产品单一。
就森林生物质能源来看,目前有产品的仅限于两类,一是原材料直接应用,一是加工成质量不等的木炭、燃料块或颗粒燃料等。
(2)已开发的产品科技含量低。
已产品开发处于低水平、简单加工或未加工的直接利用。
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还难以与市场上相近的木炭、煤、柴油、汽油等竞争。
究其原因,主要有:
(1)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意识淡漠、无专门组织机构进行组织与推动、缺乏相关的扶持政策、投入少、无任何正式的官方研发规划等。
(2)产品开发不系统,相应配套的技术与设备缺乏,无官方统筹推动研发的源动力。
技术问题是制约林木质能源利用的主要因素。多数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尚不完全过关,有些技术虽然过关或能够过关,但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或不是发展方向。如用秸秆、枝叶、富含淀粉的种子等生产燃料酒精等。燃料酒精项目看上去很好,实则不然(原料无保障、利润靠优惠政策)。
(3)产品的应用市场尚处于萌芽状态。生产的最终产品要得到市场认可也还需要一个过程,有的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推动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等。
2.2 吉林省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潜在优势
吉林省可利用的森林生物质能源资源可从种类资源、木材资源和油料与淀粉资源三方面评价。种类资源指不具传统用材作用及其他重要经济或生态价值的灌木种类资源。木材资源主要指用材林清林产物、“三剩物”(采伐剩余物 — 枝丫、树梢、树皮、树叶、树根及藤条、灌木等;造材剩余物 — 造材截头;加工剩余物 — 板皮、板条、木截头、锯沫、碎单板、木芯、刨花、木块、边角余料等)和部分薪炭林采伐物。油料与淀粉资源是指野生或种植的油料与淀粉植物所产生的木本油脂与淀粉。
2.3.1 资源优势明显
2.3.1.1 木材资源
吉林省共有木本植物即树种约430种,除主要用材树种、绿化用树种、珍贵药用树种、其他重要经济树种和生境具有特殊生态价值树种外,保守估计尚有200余种其野生资源或人工培植资源适于作生物质能源,占吉林省总树种拥有量的46.5%,尤其其中柳树类、紫穗槐、胡枝子、榛子、叶底珠等适应能力、萌发能力极强、可每年或隔年收获的灌木类树种占有相当的比例。
主要用材林在我省过去一直应用清林抚育经营措施,其产物一般在林地自然堆放做还林处理,若能部分利用其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按保守估计清林一次,每公顷清林产物干重也在10吨以上。我省共有主要用材林641万公顷,5年清林一次,相当于每年有1282万吨的清林产物,若其中一半可用于可再生能源生产,则每年全省有641万 吨可再生资源。
“三剩物”是木材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木材剩余物,按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目前的木材综合利用率已达60%,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至2010年木材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65%,即使如此,还有35%的“三剩物”处于被浪费的状态,这些“三剩物”当是优良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按此估计,我省目前年采伐木材 700万m3,将产生 245万m3的“三剩物”。
截至2006年底,我省现有薪炭林1.6 万公顷,年产薪炭材约 1.3万吨。这些资源过去一直被低效率的消耗,若能利用高新技术对之进行加工,不仅可满足现有依赖这些薪炭林生活的居民或企业需求,同时,可有相当量的节余,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2.3.1.2 草本资源
除农作物秸秆外,我省西部盐碱沙荒地上生长了大量的草本植物,规模和产量上有一定开发价值的也有近百种,其中有油料植物、淀粉植物、纤维植物等,尤其在生态草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今天,这些资源(如近米高的碱蓬)年复一年的浪费在土地上,尚需要有效地开发利用。
2.3.1.3 油料与淀粉资源
我省上世纪50年代曾引种有大量的文冠果,目前尚有少量现存资源,技术成熟。文冠果已列入国家林业局“十一五”发展规划当中,主要利用文冠果油转化成生物柴油。我省是文冠果适宜产区。若从良种选育和速生丰产技术入手加快建设将大有可为。蒙古栎等资源丰富,其果实淀粉含达量相当于同量玉米的85%,加工成燃料乙醇工艺同玉米类似,将是玉米良好的代用品,在玉米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后,其资源的丰富和成本的低廉将大有可为。
2.3.1.4 土地资源
此外,我省西部尚有盐碱化土地 153.27 万公顷、沙荒化土地49.14万公顷。目前,西部生态草工程一期工程已基本结束,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部分盐碱地营造柽柳林已获成功,部分沙荒地已被耐干旱的杨、柳、榆树覆盖。在对成功的技术进行总结推广后,将可利用西部广阔的盐碱沙荒地域培植能源林。同时,与文冠果类似的许多草本植物其种子尚有较高的含油率,曾有学者建议在我省西部进行石油种植业开发。如沙芥、野亚麻等种子含油率均在35%以上,一旦成功将成为提供生物质能源资源的稳定基地。
2.3.2 国家政策支持
由于化石燃料的有限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已得到广泛的重视,从全国人大、国务院到相关部局。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使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有法可依。
2005年2月,国家林业局成立了林木生物质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说明国家今后针对这个领域将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推动政策并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和扶持。
国务院办公厅 2005年11月29日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的通知》,鼓励充分利用枝桠材,减少生产环节的浪费。扩大利用人工林、速生林,充分利用木材生产加工的剩余物、次小薪材等资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对纳税人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包括木(竹)纤维板、木(竹)刨花板、细木工板、活性炭、栲胶和水解酒精、炭棒,由税务部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
2.3.3 林业企业转型、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急需新项目
林业企业转型、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国家投入了巨资。这些资金的投入多以立项形式进行。生物质能源项目是目前极具潜势的、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国家政策支持,在选址合适、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容易获得资助,尤其近五年。将成为林业企业转型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首选项目。
2.3.4 技术不断成熟
固体燃料加工技术已基本成熟,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需要进行改进的是固体燃料的品质、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品更高的科技附加值,通过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燃烧设备、成型技术的改进完全可使这三个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产品得到更广大用户的接受,获得更广泛的市场。目前,已有众多研究部门在开展研究,并已得到部分解决和推广应用。
木质材料的液化技术、热解技术国内也已有大量研究,如上述,部分技术已投入中试或试生产,随着我国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定会尽快得到解决,并面市。
由植物果实或种子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已基本成型。所需要做的即是针对具体的植物种子油研制与之相配套的加工工艺。
3.吉林省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战略(对策及建议)
3.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林业生产实际,把加快森林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作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途径,促进林业技术进步,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森林生物质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3.2 吉林省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
森林资源不同于其他以种子为主要产品的农作物,其植物体中含有大量的纤维。因此,其可利用的途径也略有不同。
据在安徽黄山召开的第二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报道,到 2010 年,中国生物质能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物质发电达到550 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达到200 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 190亿立方米,生物固体成型燃料达到100万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
根据这一目标及我省目前森林生物质能源资源情况,可供开发的途径主要有:
(1)生物质固体燃料加工
木材是传统燃料,在我国历史悠久,即使现在,很多地区仍是以木材作最主要燃料。据统计世界木材一半的产量被用作燃料。传统的燃料是直接燃烧,对木材的利用效率极低;因此,开发木材燃料就是要充分挖掘木质燃料的燃烧潜力,通过改变木材质的燃烧效能或改造燃料装置来达到目的,使薪炭发挥最大效用。林木质固体燃料的生产,即包括这两个方面。
一些发达国家的木材直接燃烧设备装置趋于成熟。木柴炉、燃木锅炉、热风炉等燃烧装置已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大型锅炉的燃烧效率可达80%-90%,接近燃油水平,远远高于普通燃柴装置5%—l0%的热效率。
我国目前在成型机生产方面可谓“遍地开花”,各地、各类型号的颗粒机、条棒机纷纷问世,其主要指标多是围绕固化物的质地、燃烧值等,主要参考指标是煤。许多机器已能够生产出接近煤的产品。清华大学清洁能源研究教育中心和北京惠众科技公司合作,简化和改进了原有的热压缩颗粒成型系统,发明了”冷压缩成型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生物质收集运输难、消耗高的技术难题,为林木质固体燃料在工业锅炉中最终替代煤炭描绘了美好前景。
(2)林木质燃料发电
实际上是利用生物质燃料产生的热能的一种形式,只是再进一步将其转化为电能。是我国“十一五”期间拟重点发展领域。
这些用于发电的生物质包括任何能想到的木质材料,如废木、木屑、林木采伐剩余物、坚果壳、果核等。关键技术是装置与流程的设计,关键指标是热效率和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如何改进燃烧发电系统燃烧和发电转化装置以最大限度发挥燃烧和转化效率,是制约林木发电的重要技术,是影响林木发电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因素。
美国1986年在加州修建了25 MW林木质发电厂,以树木采伐、加工和使用的废料等作为燃料,此后又不断有此类电站相继建成,仅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公司就利用核桃壳、树枝等木质原料生产电力4.5兆瓦,每年节约石油ll000 t。中国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拟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建设一座装机容量2.5万kw的林木质能生物发电厂,这意味着我国林木发电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可以小规模地示范建设,有针对性地推广。
(3)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即脂肪酸甲酯,是以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黄连木等木本油料树种的果实等为原料与甲醇(或乙醇)经过酯化反应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石油柴油的替代品。其燃烧产物中有毒有机物、颗粒物和CO含量分别为普通柴油的10%、20%和10% ,也不含SO2和铅等有毒物,而且其它有害气体排放也比化石能源更少。
加工生物柴油的一些关键技术在我国的自主研发已趋于成熟,部分技术已开始在实际中应用。四川省长江造林局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发了麻疯树转化生物柴油及其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并有一些成果申报了国家专利。湖南林科院研制完成了将光皮树果实和绿玉树汁转化生物燃油设备。中国林科院建立了年产500吨生物柴油与化工产品综合生产线。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等,都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相继建成了规模超万吨的生产厂。林木生物燃油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展示出其巨大魅力。
随着木材液化、热解技术的不断成熟,森林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将会有更多的途径可供应用,并将带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3 基本规划与目标
根据吉林省生物质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实施分区、分步(两区三步)发展战略。
中、东部为森林生物质资源分布集中区,因此:第一步,发展固体成型燃料,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根据原料来源数量与分布,实现一局一厂或几局一厂,生产固体成型燃料,由林业厅或森工集团集中组织技术攻关、产品换代与市场运作。同时,探讨利用固体成型燃料产品生产燃气技术、发电技术。第二步,建立高技术含量和适用型的燃气或气化炉生产企业和一定规模的发电厂,以消化固体成型燃料产品。第三步,探讨森林生物质液化技术,以燃料乙醇为终端产品,建立相当规模的生产企业。
西部为草质生物质资源集中分布区,同时又有大量盐碱沙荒地资源,因此:第一步,在充分筛选草木油料品种的基础上,利用土地资源,培育能源植物资源,实现一局一场(能源林场、能源草场)。第二步,根据资源数量与分布情况,建立生物柴油加工中心2-3个,生产生物柴油。第三步,结合中东部森林生物质液化技术的研究,探讨草质生物质液化技术,建立相当规模的、以草质为主的生物质液化加工企业。
两区三步的生物质能源规划的实现,将使我省生物质能源利用全面展开,可望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保护,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能源结合得到合理的调整,能源危机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提高。
3.4 主要推进措施
3.4.1 制订发展规划
制定生物质能源研发规划,确定研发的目标、主要研发领域、资源培育计划、产品研发计划、配套产品研发计划、市场开发计划、具体工作步骤等。
3.4.2 制订鼓励政策
从政策导向上促进产品应用市场的良性发展。
建议出台国家或地方政策,强制性将石油、煤炭等资源作为战略物资储备保存或限量开发
类似像推动燃料酒精项目那样,予以适当补贴政策,推动生物质能源产品的应用。
3.4.3 建立原材料基地
尽管目前原料比较丰富,但尚无统一规划。需要从两个层面上建立原材料基地:一是规划现有资源成为某一区域或某一加工厂家的原材料基地;二是营建新的原材料基地,如种植部分固体颗粒燃料原料林、生物柴油原料林等。
3.4.4 实施技术引进与科技攻关
(1)由政府或学会、协会出面,成立专门或挂靠机构,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核拔一定的启动资金,促进研发工作进行和企业化运作。
(2)开展生物质能源资源研究
①资源现状的详细调查,摸清底数
争取国家或省内平台或科技支撑计划支持,全面调查全省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尤其注重利用程度、现有储量、可能的年产量等详细数据,为制订生物质能源开发规划提供依据。目前,这方面资料极为匮乏。
②资源分类、分区研究
对现有资源按可利用途径分门别类,进行种类资源、储量、年产量以及地区分布的统计,为建厂开发、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③组织研发、创新团队
组织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联合的研发与创新团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生产与人才培养并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应用。自主研发或引进适合我省资源实际的产品生产技术。可供研发的主要题目如:固体成型燃料生产技术、能源植物资源培育技术、纤维质生物质液化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与气化炉产品研发等。
3.4.5 开展生产示范
以利组织观摩、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技术为目的,以择科技含量高、开发效果好、市场运作成型的项目建立生产示范基地,编写相应的技术推广资料与教材,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常年开办技术讲座课程,在相应高校开办定期培训班,结合示范基地进行技术人才培养与培训等。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仑院士指出,由于粮食安全的压力,农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空间有限,因此,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人类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必由之路。应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资源优势和潜力明显。
通过工业化利用途径,将富含油脂、木质纤维及非食物类果实淀粉的林木生物质材料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基产品,包括液体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固体成型燃料、气体燃料、直燃发电以及生物塑料等,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省尤其吉林省林业企业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潜力巨大。但如何将这种优势尽快转换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并最终占领市场优势,则需要抓住机遇,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开展工作。